收藏本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ENGLISH   |   中國科學院
當前位置: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進展
科學研究
科研進展

廣州能源所在秸稈能源化綠色循環技術體系落地推廣取得關鍵進展

文章來源:生物質能生化轉化研究室  |  發布時間:2023-07-26  |  【打印】 【關閉

  

  我國農作物秸稈年產生量為8.6億噸左右,綜合利用量為6.5億噸左右,其中直接還田占61.8%。由于秸稈自然腐解速度緩慢,長期直接還田會導致土壤結構松弛,產生過大的間隙,造成弱苗死苗,同時秸稈攜帶的病原菌和蟲卵有可能傳播到新生作物,導致減產甚至絕收。目前,秸稈離田高值化利用已納入國家發展規劃?!?/span><“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發改環資[2021]969號》提出,鼓勵秸稈離田產業化利用,開發新材料新產品,提高秸稈飼料、燃料、原料等附加值。 

  構建糖平臺是木質纖維素生物煉制的關鍵所在,其中預處理過程能耗高、廢液產生量大、拆解效果欠佳,是限制產業規?;l展的技術瓶頸之一。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質生化轉化研究室長期從事農作物秸稈等木質纖維素原料生化轉化制備生物燃料或化學品的理論研究與技術開發。研究室針對低能耗的堿預處理技術,克服其廢液產量大且難以處置的技術瓶頸,開發出了低水耗和低廢液產生量的工藝技術體系,與傳統堿預處理工藝相比,節約水耗80%以上,廢液產生量低于15%。為降低甚至消除剩余廢液的處置成本,針對不同農作物的生長需求,通過長期的作物盆栽、水培等實驗,開發了液態有機肥調配及施用技術,并與韶關市曲江騰睿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展合作,以稻稈堿預處理廢液調配液開展了第一期水稻大田種植試驗。 

  723日,研究室主任王忠銘研究員及亓偉研究員、王聞副研究員和研究生許露瑤一行4人前往試驗田參與第一期水稻收割評估工作。有機肥種植的農產品產量通常為化肥的一半左右,經現場稱重,試驗田的水稻畝產是化肥田的67.8%,達到試驗預期?;谠撛囼炛芷谑┓逝c種植管理數據,調配升級秸稈堿預處理液,正在進行第二期水稻種植試驗。稻稈堿預處理液水稻種植田間試驗的成功,為農作物秸稈能源化、高值化綠色循環技術體系的落地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施用稻稈液態肥后水稻在栽培全周期的生長狀況

 

評估現場

版權所有 ©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備案號:粵ICP備11089167號-2
地址: 廣州市天河區能源路2號 電話:020-87057639(辦公室) 87057637(科技處)
傳真:020-87057677 E-mail:web@ms.giec.ac.cn  技術支持:青云軟件

国产精品99久久啊免费黑人|多男一女一级伦奷片|日本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私拍岛国少妇